close
在懷孕過程中,媽媽會經由胎盤提供胎兒生長所需的鐵,因此剛出生的寶寶體內通常會含有足夠的鐵。但是寶寶成長至6個月以後,開始進入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,這時候對於鐵質的需求較高,才能協助寶寶在心智及運動能力方面的發展。因此必須讓寶寶從副食品中攝取足夠的鐵質。
「新安琪兒十項全能育兒團」邀請到專業營養師陳奕云小姐來為各位爸爸媽媽們解惑。陳營養師表示,鐵主要存在於紅色的肉類、海蛤蜊、牡蠣,以及蔬菜中的黑木耳、金針菜、黑芝麻、穀類、紅豆、蓮子、杏仁、葡萄、黑棗、南瓜等,這些都是重要的鐵質來源。由於寶寶一開始還無法食用肉或魚類,因此在寶寶6個月大之後,家長可以適時、適當的提供富含鐵質的蔬菜作為副食品,例如:南瓜泥、葡萄泥等。如果寶寶對上述食物有過敏或不適應的現象,市面上販售的添加鐵質的嬰兒米麥粉,也可以列為選項。但是營養師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優先考慮含鐵較高的天然食材,因為食物中除了鐵質之外,也會含有其他營養成分或膳食纖維。
由於幼兒缺鐵是世界各國主要的營養缺乏症之一,缺鐵引起的輕度貧血因為症狀輕微,除非特地進行抽血檢查,否則經常會被忽略。若擔心寶寶缺鐵的話,或寶寶已出現蒼白、容易疲倦、呼吸心跳急促等症狀,建議爸爸媽媽要帶去給專業醫師評估,先不要自行去藥局購買鐵劑補充,以免過多的鐵質反而造成寶寶身體上的負擔。
延伸閱讀:
台灣母乳協會《哺餵母乳,寶寶鐵質夠嗎?》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《吃得對,哺乳寶寶「鐵」定更健康》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